芍庭为予至青山求元人叶编修家秉抄其遗文归而乏舟部帙甚巨芍庭负之行东钱湖上四十里始至亦韵事也赠以七古

清代 全祖望

芍庭嗜学老愈勤,露抄霜纂志昕昏。为我四友疏附人,贫而其气倍嶙峋。昨我搜罗遍里社,残编丛说證榆枌。青山叶氏本清门,樗寮墨迹四壁存。翰林功名在姚水,三犀双鹄称神君。道园鸿茟壮墓上,云林行卷留水滨。五百年来大掌故,潜伏令我魂梦殷。芍庭曰诺吾其往,尚其劳我金波樽。是日前行抵湖曲,笑我眼穿落日曛。岂知归束乏舟楫,背负巨册喘呼吸。计程重趼里四十,满袖青山岚影湿。我鱼杖头仅茶供,反叨乾鱼绿雪蕻,以此下书足雒诵。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周岸登

蝶瘦禁秋梦不支。晚风吹菊影、泪如丝。断云沉恨碧无涯。平芜远、残照两依依。回首昔游非。关河长笛里、送斜晖。刀山红叶护云衣。凭高意、惆怅更谁知。

成多禄

幽人早起时,初日未挂树。微闻草木香,群动浣清露。我思陶隐居,曲閤入烟雾。北窗卧羲皇,未必得此趣。持帚扫白云,不令白云住。生恐尘世人,认得云深处。

弘历

有风西南来,知是行金商。四序本递嬗,何独于秋伤。草芳日以歇,树绿日以黄。砧声发远村,月色延虚堂。虚堂独不见,迢迢忆远行。箧我齐纨扇,葹我越罗裳。仰瞻河鼓星,相会宛成双。会则其欢短,别则其愁长。

弘历

来往何纷沓,关山自逦迤。步馀霜迹白,望里峰容紫。沽酒向茅棚,问渡愁野水。妙矣画中趣,悠哉画外旨。谁非行旅人,朅然独传此。

易顺鼎

似此难安放。算才华、九天九地,世间休望。毕竟彼苍相忌甚,少个容人之量。说破了漫教惆怅。十二万年仙鬼劫,到碧桃、花落身同葬。君不见,海波荡。梦君昨夜高楼上。问吾侪鸾飘凤泊,有何情况。莫话茫茫才子事,自古多愁多恙。总不出这条门巷。烦向玉皇...

弘历

青县兴济闸,缘减运河水。中流行御舻,高出见闸底。去岁夏霖盛,率已泄由此。其奈至津城,犹余二百里。更无杀涨处,潦行乃所以。因之图再减,芥园请示指。意欲稍移南,回跸当细揣。而此底实高,闸墙亦壅蔽。况兹足浮送,无虑转漕滞。拟易闸为坝,更低尺...

弘历

行宫向题句,勒壁迹成前。此日方绥远,流沙已扩边。凯归应劳酒,新附合宾筵。翠䍐临遥塞,黄云阅有年。窗閒一晌静,霁后万峰妍。讵曰今无事,吾方未息肩。

朱应庚

粼粼石笋辟天关,时见空林放白鹇。寂寞幽人三亩宅,玲珑晓日一房山。披图百里成孤往,为客经年尚未还。亦拟入山寻洞壑,秋江风雨暮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