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龙里道中作

清代 易顺鼎

五更梦压关山重,晓风鞍背吹醒。堠裹鸡声,岩飘虎气,人与万山俱冷。前村尚暝。渐茅屋晨炊,树梢青凝。杲杲初阳,马蹄踏碎乱峰影。时清边尘久静。剩荒原废垒,吹角凄警。雨抱峰黄,天归箐黑,独鸟横飞烟顶。图云关近。算瘴月蛮花,几回相等。万里天西,寒鸦将路引。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郑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金朝觐

绝裾情已忍,捧檄意何欣。回首家山远,英英有白云。

郑文焯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林绿

抛却银针喜晚晴。遣情无奈独伤情。高低别院秋千影,远近人家笑语声。黄鸟碎,白萍轻。绿苔春尽点红英。一年好景仍辜负,堪笑嫦娥老此生。

弘历

胥台高见三百里,只今培塿惟存耳。吴人言吴不忍废,就山为亭亭亦圮。春来景物纷融和,频闻渔唱及樵歌。越来溪畔溶溶月,阅尽荆凡影不磨。

安诗

精灵原不死,三尺剩琴材。天地红羊劫,江山白雁哀。孤臣余涕泪,故国久蒿莱。好和竹如意,冬青无数开。

林占梅

野寺虽萧瑟,禅房结构精。清泉流月出,疏磬逐云行。地僻人踪断,松高鹤梦清。何时脱尘网,居此息劳生。

弘历

江浙望晴晴,闽粤望雨雨。其馀各称时,额手庆农务。谁云此一室,每因周九㝢。报丰不为喜,恐属饰言附。告灾辄为愁,赒济敢蕲固。人情阅知艰,天眷承益惧。永言持此志,庶不至大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