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之翰

宋代 曾巩

孙侯腹载天下书,崔嵬岂啻重百车。伏羲以来可悉数,孰若自作何有馀。更能议论恣倾倒,万里一泻昆崙渠。谁为胸中斡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昔来谏官对天子,何秽不欲亲芟锄。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孙侯风节何所似?雪洗八荒看太虚。亲如国忠眼不顾,旧若张禹手所除。归来已绝褒贬笔,进用只调敖仓储。合持《诗》《书》《白虎论》,更护日月金华居。万世根深固社稷,百年旧叟休田闾。素识孤生爱茅屋,久将老母求山砠。秋归愿事九江获,夜出未倦安丰渔。孔明苟欲性命遂,孟子岂病王公疏。尘埃未得见此乐,太息一付西江鱼。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韩淲

雨意生凉,云容催暮。画楼人倚阑干处。柳边新月已微明,银潢隐隐疏星渡。 今古佳期,漫传牛女。一杯试与寻新句。幽怀冷眼是青山,旧欢往恨浑无据。

韩淲

天孙应为织云裳。试宫妆。问刘郎。湖上波寒,依旧远山苍。自是老来心事懒,空落拓,少年场。 挥豪闲与细端相。记严扬。陋苏张。兴到一杯,微醉亦成章。回首片帆西去也,何日更,共清狂。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卢炳

绿云慢绾新梳束。这标致、诸余不俗。邂逅相逢,情怀雅合,全似深熟。 耳边笑语论心曲。把不定、红生脸肉。若得同欢,共伊偕老,心事忒足。

杨万里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鬞。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年云山。

吴文英

北斗秋横云髻影。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一曲游仙闻玉声。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睡重不知残酒醒。红帘几度啼鸦暝。

叶梦得

兰茝空悲楚客秋。旌旗谁见使君游。凌云不隔三山路,破浪聊凭万里舟。 公欲去,尚能留。杯行到手未宜休。新诗无物堪伦比,愿探珊瑚出宝钩。

赵彦端

窗户映朝光。花气浑如百和香。即遣花飞深造次,茫茫。曲渚飘成锦一张。 相忆莫相忘。并蒂芙蓉本自双。草色连云人去住,堪伤。海上尖峰似剑钅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