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唐代 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猿。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但爱清见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高适

金城北楼 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n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n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n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李益

夜宴观石将军舞 唐·李益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缠头。\n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王维

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唐·王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n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n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n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