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清代 厉鹗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林朝崧

叶底残花无觅处,一片轻阴,又酿清明雨。百计留春春不住,朝来塞雁先归去。斜倚绣帘吹柳絮,念汝因风,飘荡谁为主?侬亦孤鸾愁里度,双栖羡煞青陵树。

弘历

耸峙千峰护,虚明万顷开。精神山水萃,义理知仁该。择向朴堂建,乘閒清跸来。乐惟以天下,寿愿共春台。霁月光风会,江毫宣砚陪。翘思茅土约,抱愧敢嬉哉。

弘历

达夫尚节义,其诗故可传。据鞍意自殊,默搆成佳篇。韩相留墨妙,致我思古人。独惜有遗舛,杜老与浩然。

申涵昐

建纛江东久,将军喜论文。门庭无棨戟,池榭有烟云。曲折堪修禊,风流已冠军。我来方夏日,凉月夜缤纷。

玄烨

曾记当年幸潞河,翠旌熠爚映微波。临流士女争瞻望,不禁扁舟唱棹歌。

范当世

往年三至滕王阁,年年阴雨舟中住。今年发奋欲往游,泊舟衔尾难登路。更棹小舟浮浪间,周回万舸终无罅。日莫烟深何所之,仆夫皇恐舟人怒。隔江似有三数家,掠浆斜飞向西渡。软沙著屐恰已轻,野庙寻僧亦微趣。回首却望章都门,明皇烁烁然灯初。崇台似有行...

弘历

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初。从来称晚达,差未负眈书。方藉通元笔,胡悬韦孟车。其如感风木,暂许返林闾。南国欣归陆,东门漫拟疏。江乡春兴懒,能不忆金除。

朱祖谋

夕阳边、几千年事,惊鸦和叶零乱。画船自荡无情水,不管伤秋人换。■■■。谁记得、碧城天样阑干远。蓬莱更浅。剩语石花凉,埋香藓坏,浇酒问吴苑。樽前意,疏了燕台笑伴。故人吟帻慵岸。风情薄到如云叶,多事双鬟还劝。君不见。才一角、微波断送江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