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 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范咸

绛云火伞张海国,烧空灭尽青铜色。信知天运应炎方,抟土何缘变髹漆。万室于今陶者谁,炀灶浑疑欺白日。连掾栉比纷参差,画栋朱甍几回惑。汉家黄屋禁例严,风剥雨淋遮不得。临漳铜雀更何似,香姜旧款无人识。况兼四壁光炯炯,环堵恍与宫墙逼。帘前砖影更...

弘历

我本志烟霞,拔茅非所希。一朝荷明扬,俨与诸公陪。混玉既心恧,妨贤亦面怩。无禆人或容,岂不畏虚縻。以此解组黻,天陵驾言归。东山有美林,秀荫发华滋。登皋偶舒啸,临流或赋诗。弱不胜耒耜,课耕常及时。自谓可终年,越畔无外思。孰谓十行降,复俾百...

金武祥

不尽天涯感,相思可若何。兵戈消岁月,朋旧遁山河。名士乡关重,奇才幕府多。皖江江上路,回首一悲歌。

弘历

六出昨逢颇益麦,千林今讶复装梅。设云入画斯诚善,而我宁因看画来。

林旭

本来沙路有人行,溪水长干江水平。过去中元游十日,中秋毛水月空明。

金锷

几尺云罗映水遥,金枝闪处翠旗飘。若非月殿开青锁,定是星軿下降霄。

林占梅

那堪远处在瀛东,满目妖氛道未通。寂寂亲朋音信外,悠悠家国感怀中。宦途此际多弹铗,世事何时早櫜弓。但得升平如旧日,同游有约到华嵩。

甘运源

连嶂亘峡背,重峦愁奥阻。廉利削堂皇,丰隆积廪庾。石齿凿精镠,千仞无负土。空骑尽喘汗,行人病伛偻。拔地蹑丹梯,到天不尺堵。遥指岷江蟠,微茫白一缕。时见巨壑云,去作阳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