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

清代 厉鹗

北来始作泛槎游,晚色苍苍望里收。一线黄流奔禹甸,两涯残雪接徐州。古今沉璧知无限,天地浮萍各自谋。明日轻装又驴背,风前惭愧白沙鸥。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全祖望

戊子翻城事可哀,最怜故督是奴才。已成负国谁辞咎,浪欲归朝竟致灾。岂有遗民俱不考,妄将大节漫相推。桂林残史犹堪证,曾受襄平封册来。

林朝崧

笼鹦笯凤苦幽囚,何处离人唱石州?孤雁忽衔春色去,万牛难挽逝波流。庭前老树能禁雨,露下閒花易及秋。不信容华犹未减,蜻蜓来上玉搔头。

林朝崧

三叠阳关一杯酒,黄歇江头两分手。无情春水送将归,不肯为人回鹢首。玉树阶前第二枝,韩家阿买社家宜。竹林文宴思畴昔,歧路东西泣此时。古锦囊诗赠离别,呕心句妙何须说?濡毫见汝意偏亲,挥袂令余肠欲绝。肠欲绝,恨难平,南朝词客北朝行。他日纵传枯...

纳兰性德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弘历

雨润日晅皆及节,山桃开觉早常年。满园春色传头踏,明晓花朝景倍妍。

朱柔则

闻说燕台路,生涯亦可怜。耻弹门下铗,谁乞广文钱。久客非长策,归耕有薄田。一棺痛慈母,急为卜牛眠。
四贤歌

弘历

燕昭延士始郭隗,涓人买骨自为媒。筑宫师事礼数陪,趋燕遂致翩然来。亚卿事业颇伟恢,赵楚韩魏合从偕。下七十城五岁才,蓟邱之植汶篁栽。田单反间惠王猜,木必先腐真惜哉。剧辛自赵骋辩才,庞煖易视背交怀。丧师二万身亦灾,邹衍闳论类诙谐。先驱拥彗碣...

弘历

春入湖心冰力弱,东风料峭何曾著。镜掩鸾光黯欲迷,璧剖羊脂分来薄。碌碌冰床声已收,中流迟放飞凫舟。零澌碎冻不可乱,亭台寂寞榜人愁。齐趁午晴呼什侣,曲钩利戟长柄杵。截方裁角片片莹,撑来仍向冰中贮。忽疑银浦泛琼珂,锦帆飞过太液波。不比凌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