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漫脱春衣浣

清代 厉鹗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林朝崧

竹树连云暮色苍,草堂樽酒话悲伤。一家楚越书传雁,十载干戈劫换羊。故物道南求犊鼻,行装驴背卸诗囊。远游何似归耕好,身种胡麻妇种桑。

弘历

下舂隐桑榆,枪竿横夕霭。辕门鸣鼓角,周庐列旌旆。猎火燎平原,人马声喧会。时巡伊古重,武备我朝最。上陵展积忱,便途经塞外。皇皇祖宗业,金瓯巩且泰。来王无近远,奕世斯永赖。治安吾多惭,继序遑敢懈。

弘历

古县枕平皋,襟带山河美。往来几度间,总在高秋里。柳阴罨翠凉,兰陔循迤逦。近陇复遐町,维糜亦维芑。爽挹金风吹,润宜玉露靡。西成指日临,仓箱庶可拟。忆我前岁秋,取道亦于是。长途阅歉收,日夕愁无已。此地称较可,周遭祗数里。今年实厚庆,美不胜...

成书

转眼韶华四十秋,此身直拟泛虚舟。重来古寺人如旧,尚有残僧记昔游。隔院轩窗堆瓦砾,故园祠墓感松楸。一官流浪成何事,坐对庭乌叹白头。

林旭

依然天际识归舟,落日荒山柱础稠。足底江流似裙带,何人朱字写空侯。

弘历

黍高稻下润含嘉,麦熟都云栗实加。底事最予侥倖处,忧农未久罢筹遐。

玄烨

隐隐山头皆古戍,中原民力尽边城。曾闻父老经年战,回首生灵血泪盈。

易顺鼎

脆弦调锦瑟,江南客、憔悴惜华年。甚藏秋不住,琴心太窄,逢春欲避,带眼先宽。更无奈、浮踪飘絮,雪浅梦逗芜烟。听雨旧盟,伴鸥萍海,堕风新劫,骑蝶花天。前欢浑无据,青衫泪,孤负多少婵娟。一箧红吟蠹尽,俊语都删。只绣佛量丝,心皈悟后,笺骚费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