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大江骇浪限

清代 谈迁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击揖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龙天浩劫馀弧塔,海岳书生别旧庵。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谈迁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后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他时已53岁,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矢志不挠,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随人北上,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旅舍。《国榷》以《明实录》为本

弘历

滦江衮衮西北来,东将入海归溟渤。源远流长故逊岷,阴吸阳嘘或如浙。岷江浙江我适观,滦江此阅新秋寒。新秋不异前秋景,得近忘远逸兴遄。河有砥柱山有金,欲赴且止其意深。此间嵽嵲肖浮玉,惜无头陀裴氏开丛林。底须金山四面包华屋,广陵之涛似神而非者...

玄烨

旧岁阴霖胜,忧勤亿兆难。析津通鹊渚,形势接桑乾。物理常求治,朝堂亦自安。运堤久未整,岸堰最宜完。夹道黎民悦,沿河老幼欢。云容随豹尾,暑气拥仙銮。九酝贤人酒,三浆龙凤团。匡床搜典诰,流水奏幽兰。棹响逼前驾,渔歌进小滩。去回四百里,舟次五云端。

弘历

去岁喜晴多,乃因夏雨频。今岁喜晴少,却为期依旬。与与遍高下,华黍香风匀。西成谅可望,稍足慰吾民。遑敢忘惕虞,益惟凛敬寅。

多隆阿

窗前九九点梅图,四壁清寒祇自娱。俗眼谁能识玉璞,素心久已托冰壶。云中白鹤惟求洁,岭上青松岂愿孤。小草灵根名远志,问渠还想济人无。
刺舟

弘历

刺舟傍西林,不见西山色。落帆向东岸,西山乃咫尺。视远斯明生,近以遥而得。天水方空濛,停吟聊自适。

林朝崧

鹧鸪声里忆哥哥,亲拣云芽远寄他。一一枪旗侬自采,渴怀七碗莫嫌多!

弘历

思乐当时咏泮水,兴贤育士率于斯。祀成信宿鸣梢去,安用栽花莳竹为。
咏水禽

玄烨

水禽遥泛雪,池卉迥披红。桐叶翩翩舞,迎薰景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