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

清代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金农

新霁来山中,精舍骋游眄。始入灌木阴,稍深泠风善。维南豁平畴,极西耸浮巘。静云一族居,幽涧众流衍。氿出浸浅莎,滥时破重藓。潏潏灵液华,涓涓连珠演。手不乱淆,口饮有廉辨。即此澹交订,君子意非舛。惜哉无名缁,绿尘斗茶荈。明朝续水缘,石鼎携松筅。

玄烨

爆竹连宵不夜城,占年积素即丰盈。维新四始全仁政,脩省三朝冀太平。拂曙和风临上日,通晨淑气拥华清。愿将柏叶芳樽酒,赐与臣邻共太羹。

林朝崧

旧雨经年约不违,草堂小住莫言归。山中花木三春秀,门外风尘万事非。茶话忘形宾与主,盘餐随意藿兼薇。因君一下南轩榻,天上增光到少微。

林瑛佩

静夜霜寒,金炉香辍。窗前一片梅花月。看来总共此清光,怎生却把人离别。才挂枝头,又过庭侧。疏帘漠漠铺烟色。深宵何用照离愁,素娥当自愁圆缺。
峰山口

弘历

跋马黄花路,遥指峰山口。露浥快尘无,晴暴占秋有。迤逦陟兰磴,此行初入山。山民如旧识,对我发欢颜。一径平开白,两山夹辅青。毋宁少蕴藉,后叠翠为屏。峰山亦小岭,始登心为畅。塞上最高峰,行据双眸放。
瓶花

弘历

山花无名致总佳,浅绛深黄争倩若。诗人画客几曾经,雁塞龙堆欣所托。丁星玉露且鲜妍,摇曳金风未落寞。挂瓶聊与作清供,依旧前秋毡室乐。恰似丈殊示善财,采来茎草无非药。

弘历

风景今不陋,运亦有升降。庇连复圣祠,数仞缭垣绛。阴森松柏护,石桥清水淙。缅想不改乐,箪瓢气如虹。

易顺鼎

江南花正落。者一梦迷离,算君先觉。楼台金粉都无主,说甚钗钿盟约。干戈影里,何处是飘灯珠箔。便此日招得春魂,低鬟悄来同酌。倦游我亦三生,料鹦鹉和他,说人情薄。香名似昨。才不枉挂在玉儿心角。禅天澹泊。只悟后圆蒲相托。因甚又提起清愁,回肠断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