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则

清代 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山市行

弘历

海客谈蜃楼绛宫,明灭杳难睹。齐人诩瀛洲三岛,荒唐无处所。岂如山市擅奇观,惜乎初未闻之古。秋山行旅旧曾图,烟树苍茫知几许。水气岚光同一如,爰为标名诗以谱。雁塞龙堆万岭盘,风清霜白九秋序。晓星初上残月明,寥天将曙朱轮吐。停鞭绝顶少徘徊,山...

朱廷鉴

抱洁竟何往,烟霞与卧游。懒非充隐逸,高不事王侯。心迹双清绝,江湖万古流。故林还似画,澹澹片云收。

弘历

宿霭轻阴蕴酿晴,紫澜不作日华晶。御园纵是迟灯火,已听烟村豳吹声。

弘历

有童持长竿,捕雏何遽遽。老雉虽善飞,绕匝不忍去。
次石山

玄烨

凉生旌羽露华漙,画角声高夜未阑。行幄不知三伏过,仗前翻觉六军寒。
别怨

安志文

相见杳无期,相思情若何。会日苦何少,别日苦何多。青松与女萝,本不同根生。弱蔓附乔柯,经绵有余情。结发为夫妇,以子托终身。君今事远役,念妾独谁亲。仰顾梁上燕,春来及秋去。雄雌相哺雏,同飞复同住。千愁起无端,万恨消何处。幽怀复有感,潸然泪如雨。

朱珩

天寒阁住群芳信。东风不转西风紧。春淡忽如秋,花愁我亦愁。地卑檐溜积,湿影都成碧。且扫近阶苔,莫教阶上来。

金武祥

小聚才经月,匆匆况岁阑。家贫催别易,道远寄书难。努力加餐饭,何人问燠寒。低头青箬底,只觉影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