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送紫帆入吴

清代 易顺鼎

柳天明月梅天雨,黄了苏州。绿了扬州。君到江南不许愁。翻思那日经行处,红板桥头。白板扉头。有个萧娘尚在不。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天宁寺

玄烨

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磬有馀清。门前一带䢴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弘历

麦收登囷鹿,市价贱食新。黍禾亦遍秀,油油高下匀。此际时雨旸,西成万宝臻。十歉而一丰,孰不希鸿恩。迩日云屡作,踊愁行潦频。少雨便开霁,慰志旋生欣。乃知经事多,翻成畏事人。

弘历

开国超三代,承天抚八陲。鸿功常有赫,厚贶本无私。于古亶腾迈,而今被皞熙。显承三圣绪,底奠万年基。滇海销兵静,王庭纳币驰。玉关閒戍垒,银渤息鲸鬐。以守还兼创,居安不忘危。时巡曾见舜,即辟讵惟岐。胜境山灵秘,昌时造物贻。来游频可托,经始乃...

安念祖

四围密雪卷寒风,漠漠江天眼界空。不辨潇湘何处是,孤舟蓑笠一渔翁。

朱煌

万仞峰头顶上看,天梯石磴接层峦。行到半山风飒飒,更愁高处不胜寒。

弘历

莽苍暮色来,落日群籁静。旌门较射罢,欹案挑灯永。书笈发缣缃,镜古惕深省。五年再西巡,仍此保阳境。民风讵臻淳,吏治难言整。束湿岂其可,玩愒滋为病。王道贵用中,次乃济宽猛。有志未逮焉,怀惭每耿耿。

石洢

万丈凌云气。都分付,端溪紫。春蚕正渴笔酣,墨饱一挥千纸。玉匣尘封,谁蘸寒烟冷水。君苗已矣。艺林事,休提起。只将古砚轻磨,兀自雄心尔尔。漫展琉璃,重把青花净洗。

弘历

沃涂膏壤司空掌,缥轭绀辕农正陈。率稼供粢胥要道,敬遵家法岁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