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其一 梅意

清代 易顺鼎

数点寒花开处。有个玉人家住。溪响一重门。一重云。扶病缟衣初别。积了半腰香雪。古月忽飞来。绿如苔。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全祖望

贞孝坟前四柿树,寒芒终夜烛南州。直待魂归皋复后,攀裾重与恸宗周。

林占梅

石田茅屋正当溪,绿叶阴森万木齐。一径飞泉悬峭壁,夕阳时节过山西。

金武祥

鸿雪游踪到处缘,不须十万说腰缠。者番骑上扬州鹤,只与琴书共一船。

金武祥

忆昔辞官早,还乡衣锦荣。风尘羞俗吏,戎马见书生。一第名谁继,三吴乱未平。不堪门祚薄,长使泪纵横。

弘历

谁命霞作赤,谁唤兰云馥。色臭目鼻交,宛转根尘逐。今日乃九日,古有登高俗。乌帽插茱萸,黄花泛
登封台

弘历

轩辕远矣不可知,七十二代皆一律。金泥玉检敬用陈,锦綍石函封以密。我来岱顶探遐踪,凝眸聊寄凌云笔。亦非谦牧图终吉,两言定论由中出。便使尧舜至今存,迄无可告成功日。

弘历

青齐去岁歉,春旱秋伤霖。哀哉吾赤子,每怀愁不禁。虽有守土臣,代予宣德音。下策筹截漕,博施且兼金。诚虑苟或遗,沟壑多呻吟。谒圣志有素,巡方事匪今。便道一体察,庶慰吾民心。三冬此望雪,卜度东岱岑。腊半始被泽,连日同云阴。无何接奏章,云沾大...
初月

弘历

在江则满江,在湖则满湖。一轮亏复盈,分别心曾无。江湖月诚佳,而我见乃初。前我不可穷,后我复谁乎。半钩又入夏,适言旋浙吴。清光映落花,平野含苍芜。徘徊武帐中,邈然思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