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清代 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林启东

预报滂沱兆,微阴护早行。催将山雨近,幻作海霞生。鹜未临江落,鸠先隔树鸣。期占三日润,色拥五云呈。朝旭烘应透,春霖酿欲成。笠蓑迟画景,锦绣助诗情。霭待青连郭,光看赤满城。欣叨恩泽渥,蒸蔚起群英。

朱仕玠

擘红无复果园开,空忆明珠出蚌胎。忽见堆盘成一笑,海航新载荔支来。

全祖望

清德人无间,孤根帝所知。重膺左席召,不待大廷推。民力方忧敝,天灾孰与支。望公调玉烛,晚节在斯时。

朱云骏

春烟澹欲流,禽声导客往。山行曲愈好,步窘势转上。径断溪横桥,冰消水平掌。涧瀑悬山巅,尘襟快涤荡。游历逮兹辰,传闻自畴曩。流风如可亲,对镜足欣赏。

多隆阿

力学三年久,平心愧未能。山川如荡涤,耳目尽清澄。草没雉眠雪,桥閒人涉冰。仰观兼俯察,得意问山僧。

弘历

阳山高抵穹窿半,拔地千仞参霄汉。琳宫梵宇倚层椒,时有云气为光幻。云昔赤松餐石脂,绝粒升仙侍香案。我乃殷忧茅檐蔀屋民,惟恐一夫向隅不得加餐饭。

林占梅

林坳一径通,缓步踏蚕丛。树老粘苔碧,崖阴返照红。鸣流奔断涧,平野入遥空。四顾皆苍莽,岚烟远近笼。

弘历

天龙喷德水,为浴大医王。无声细入夜,谓聊作吉祥。越日飞章至,沾足报保阳。一慰一以惜,麦秋逮种芒。甘膏设及时,农谚资灌浆。三百里之隔,气候宁差强。患失胜患得,人情圣所详。斯之吾未免,芃芃看新秧。油云频蔚然,早晚泽其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