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清代 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弘历

古人曾有言,力学如行路。设不进一步,即为退一步。高秋驻行宫,清暇鲜几务。耽书有宿缘,娱此深山暮。即景自体验,未觉胜前度。踟蹰生愧惭,空复寻章句。

弘历

夏山欲雨树生凉,略法惟期气韵长。此是宗苍不传秘,披图何异慕中郎。

林麟焻

王居山第兔园开,松枥棕花倚石栽。多少从官思授简,不知若个是邹枚。
板升

弘历

韦韝毳幕禦风雨,那识上栋及下宇。天津啼鸟风自南,荒略渐开知室处。远漠仍少近塞多,居然村落连冈阿。肉食酪浆易旧俗,刀耕火种期嘉禾。贫民无业利迁徙,山田易艺资生理。苟勤耕凿戒潢池,到处孰非吾赤子。遐想明季非承平,畏胡不已畏板升。帑饷未逮持...

弘历

我有山水癖,耽诗殊未厌。此地况回绝,众壑归包函。峰翠经雨洗,枫丹著露添。扫苔坐石头,凌雾振衣衫。自觉胜前秋,饶有吟髭拈。

林则徐

中原俎豆不足奇,请公乘云游四夷。天西绝塞招灵旗,下有荷戈之人顶礼之。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载,元精在天仍为牛斗箕。命宫磨蝎岂公独,春梦都似黄粱炊。要荒天遣作箕子,此语足壮羁臣羁。当时天水幅员窄,琼雷地已穷边陲。天低鹘没山一发,祇在海南秋水湄...

林以宁

早起登临玉露瀼,画楼高处碧云凉。池边野鸟啼寒雨,篱外黄花媚晓妆。斜倚红阑同照影,閒挥绿绮坐焚香。溯洄他日重相访,一片蒹葭秋水长。
趵突泉

玄烨

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旂。鸣涛飘素练,迸水溅珠玑。汲杓旋烹鼎,侵阶暗湿衣。似从银汉落,喷作瀑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