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晋阳宫

唐代 李隆基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

李世民

拂霞疑电落,腾虚状写虹。屈伸烟雾里,低举白云中。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念兹轻薄质,无翅强摇空。

韦庄

西塞山下作 唐·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n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n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n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遁迹

罗隐

遁迹 唐·罗隐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n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n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n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

白居易

曲江醉后赠诸亲故 唐·白居易 郭东丘墓何年客,江畔风光几日春。\n只合殷勤逐杯酒,不须疏索向交亲。\n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n除却醉来开口笑,世间何事更关身。
废宅

吴融

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
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武则天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 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