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

清代 谈迁

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杨花江上变浮萍。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

谈迁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后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他时已53岁,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矢志不挠,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随人北上,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旅舍。《国榷》以《明实录》为本

安念祖

同是天涯飘泊人,廿年旅邸一相亲。当时谊切松萝旧,今日怀倾翰墨新。作客我还怜尔客,患贫君肯馈侬贫。赏奇析义情无限,烟柳湖边满目春。
国香

易顺鼎

步冷秋尘。又晓风波路,鹅管吹春。曾来水仙王庙,箫鼓迎神。珍重年时影事,剩湘天、一碧如云。飘零夜郎远,倚醉相看,都是愁身。灵皋回首处,算梨花成梦,桃叶移根。冰消翠薄,犹带那日啼痕。重剪残镫话雨,似江南、花落逢君。芳悰感迟暮,听雪山楼,坐...

弘历

瀛台双桐向所有,因循枯一成独树。秋夜春朝失侣阴,认巢好鸟徘徊去。老干吟风似作悲,团叶无心菶承露。树犹如此人何堪,爰命郭橐为补足。佳荫依然罨绿窗,相得乍喜矧相妒。未必人心似树然,世间云雨纷新故。倚桐无语立斯须,彷佛廿年前觅句。

况周颐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

朱畹

小桥临水横,拄杖过桥行。树密连云影,泉多作雨声。快谈今已往,浊洒昔同倾。旧侣都星散,空留壁上名。

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其一 清·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n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安经德

郁郁佳城在水涯,雄心巨制不沈埋。盛姬漂母同高义,地下逢君应怆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