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

清代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戏咏贫

弘历

不苦贫於学,学富徒劳已。岂苦贫於财,不言无与有。伊余亦患贫,贫於得吉士。蒐罗胜辜㩁,惟患不足耳。大选讵可废,旁求出无已。或则诿不知,旷官岂其理。此贫鹊岂医,其难尧伊始。

多敏

琉璃屏敞掩罘罳,嫩雨轻寒二月时。最是閒愁磨慧骨,一枝香雪一床诗。
然犀亭

金志章

江左勤王事久非,孤亭犹自记然犀。已无赤帻乘流下,剩有脩蛾入望低。草绿连山飞锦雉,花红满地绣棠梨。春风两度追游到,屐齿相寻路不迷。
黄芦冈

成书

沙草黏天落日曛,伊城鼓角隔宵闻。边民争识新都护,遗老能言旧使君。未报殊恩轻绝域,近编家集续从军。黄芦冈上秋风起,独倚危楼看暮云。

安吉

中秋共赏月娟娟,安得金波夜夜圆。我羡夕阳寅饯后,一钩初挂碧云天。
晚阴

弘历

微雨才沾润,芳原已回绿。旱熯气稍解,究未优且渥。近苦剧炎蒸,朱鸟腾赫昱。二麦固无收,所虑穜与稑。我闻古贤臣,尚为百姓哭。缅居兆庶上,返已实惭恧。休徵艰感召,玉食我忍独。晚云羃西峰,为霖频默祝。何当檐溜倾,胜泻珠千斛。

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俞樾

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