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棹歌(三首选一)

清代 魏源

  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曰资湘,曰沅湘;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故君山曰湘山也。资湘亦名潇湘,今资江发源武冈上游之夫夷水,土人尚曰潇溪,其地曰萧地。见《宝庆府志》。《水经注》不言潇水,而柳宗元别指永州一水为潇,遂以蒸湘为潇湘,而三湘仅存其二矣。予生长三湘,溯洄云水,爰为棹歌三章,以正其失,且寄湖山乡国之思。

魏源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金潭人(今隆回县司门前镇)。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弘历

麦秋宜快晴,云敛天如洗。插秧资黄梅,尺泽早沾矣。良足慰吾农,吾宁不为喜。消暇坐虚斋,疏达窗四启。风度松含籁,露滋花散绮。展卷鉴古今,敕几筹遐迩。理固不易晰,情更实难揣。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六时有劳逸,一心无终始。

弘历

飞泉界崇山,远籁荡平楚。其鸣虽不同,一一中琴谱。幽人默而识,会在忘言所。借问达者谁,应是黄绮侣。
过蒙山

弘历

辛未巡江国,路径东蒙东。兹因驻泉林,取道鲁附庸。乃在蒙羽阳,颛臾考古封。回首望云岩,嶊崣扶郁葱。升仙传贺元,躬稼忆承宫。是时春雪霁,半积半已融。其阴积必多,前况想像中。山灵许藉问,何以巧遇同。

况周颐

梦绮春明,对黄花秀色,西风沈醉。皎镜玉霜,人天更无红紫。歌尘荡入云罗,幻璧月、琼枝奇丽。应记。记瑶台旧游,霓裳仙队。芳倩竞蓉桂。向梅边清课,须为桃李。十二翠屏,消得护花心事。多情见说江东,占俊约、陈髯浑似。兰佩。渺余怀、秋容画里。

朱云骏

春烟澹欲流,禽声导客往。山行曲愈好,步窘势转上。径断溪横桥,冰消水平掌。涧瀑悬山巅,尘襟快涤荡。游历逮兹辰,传闻自畴曩。流风如可亲,对镜足欣赏。

况周颐

袅珠歌不断是伤心,苕苕入行云。费低徊欲绝,消除无那,省识花真。檀板一声催彻,离合迹都陈。翠雾重烟外,蛾月长颦。对影琼芳雪艳,悄东风红豆,触拨愁根。忍人天恋尽,满目更浓春。赚春衫、无端双泪,暗自惊、犹有未销魂。天涯路、览江山秀,容易逢君。

林朝崧

亦应风月动关思,却是同袍不得知。经卷药炉新活计,晚来专赴白莲期。

易顺鼎

鱼龙方跋扈,鸡犬岂平安。五洲蜗角局,不能闲。金瓯将缺,先变烂银盘。沧海扬尘后,荆棘铜驼,只愁泪洒神仙。大槐宫衮衮貂蝉。那有柱擎天。玉龙三百万,甲将残。乾坤澒洞,来日大都难。披发吾行矣,儒衣僧帽,黄冠差胜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