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代 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过蒙山

弘历

辛未巡江国,路径东蒙东。兹因驻泉林,取道鲁附庸。乃在蒙羽阳,颛臾考古封。回首望云岩,嶊崣扶郁葱。升仙传贺元,躬稼忆承宫。是时春雪霁,半积半已融。其阴积必多,前况想像中。山灵许藉问,何以巧遇同。

易顺鼎

忆来时随月到中庭,呼侬启双扉。问朱楼未远,今宵细约,何事偏迟?行近画阑干路,转识是花枝。又者回初见,道了相思。才傍檀郎几案,便戏拈小印,铃上书眉。正帘拢生色,春满敝斋时。怕凉他盈盈香汗,坐风前不任解罗衣。认前度小窗鹦鹉,唤个人儿。

林占梅

修竹环村柳绕扉,小舟移向绿阴依。疏林霜冷鸦声咽,远浦星疏蟹火微。乱苇摇风喧断岸,孤篷引月近寒矶。忽听笛韵沧浪起,知有渔翁罢钓归。

易寿崧

旧乐争传斋篥声,翻来新曲太凄清。殊方尽可尊官长,蛮性终难识舅甥。安得纲常归雅化,谁将礼义及时明。我来又起流年感,渐觉霜华两鬓生。

安定

青鞋布袜暮春衣,野鹤昂维楚也非。过我不嫌筇杖数,慢君殊愧酒杯稀。几经彭羕匡床卧,又见王乔玉舄飞。拟赠新诗壮行色,虽颜终觉两心违。
醉时歌

朱骏声

人生百岁亦草草,安得黄金鍊丹早。闭门兀兀空著书,不饮那知酒杯好。昔有刘伯伦,死便埋我全其真。后来谁续《酒德颂》,我识世间无酒人。春风二月开桃花,绯绯一树蒸红霞。芝田种秫酿新熟,高兴肯让麻姑家。醉后看天大如斗,左手击鲜,右手击缶。行乐安...

弘历

夕霭英英不见月,庭柯习习祗愁风。乍眠乍醒询达曙,却幸天衣密布空。

全祖望

七星岩里花蝙蝠,五色迷人双目晴。不减罗淳大蝴蝶,仙风习习更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