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清代 厉鹗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朱彝尊

轻舟乘间入,击缆坏篱根。古道横边马,孤城闭水门。星含兵气动,月傍晓烟昏。辛苦乡关路,重来断客魂。

林旭

红袖满楼同醉日,要论僧舍读书时。相看一笑知身世,烟柳斜阳景付谁。
铁棋亭

朱子春

宰官终日劳,而我耽于逸。偶得簿书閒,未忘山水癖。城北豆积山,旧有果仙迹。洞府凿何年,清虚倚绝壁。棋局昔安排,摹挲看一一。有亭翼其上,就中可容席。平收山色青,俯瞰河流碧。道旁车马喧,城中市廛密。熙熙与攘攘,成败曷有极。异哉张元通,沧桑几...

林朝崧

黄扉一到即抽身,回首青云满后尘。却向人间作生佛,德星照处物皆春。

金朝觐

绕郭青山万叠来,狂澜东下势难回。夕阳天末云峰起,恰有微风送晚雷。

朱瑄

蒋山山下吊松楸,瞻拜遗容识冕旒。凤目龙瞳存尺幅,珠襦玉匣自千秋。林间片壤依元子,石畔荒原附列侯。更望孤栖埂边路,离离禾黍满平畴。

林佶

吾闻武夷山,乃是升真元化之洞天。中间溪流有九曲,三十六峰峭折相排联。我家去山七百里,攸然神往已十年。虽未扶藜临涧谷,早有清梦来腾骞。今冬适经双溪口,舟子西指思回船。兴高踊跃决探胜,四日径到仙宫前。凌晨登筏溯霜濑,山容面面堪沿缘。幔亭峨...

弘历

元夕琼瑶足,三春膏泽多。鱼龙纷陆海,宫阙罩曼陀。琪树悬金朵,丹葩绽玉柯。平添灯信景,预卜麦秋和。闪铄摇冰蕊,轻盈斗火蛾。姮娥不让节,半夜擘云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