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则

清代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朱休度

一坞如兜向北东,中有如毳千万松。兜作佛坐坐衔月,毳作山衣衣满风。塞山诚比体顽劣,不蕃草木山山童。谁料碅磳磈硊里,居然小窟藏玲珑。从山左臂盘盘入,忽入大痴图画中。岚浮翠暖丽如许,银海光刮金篦功。若移宝地置通邑,早夸胜概题名公。乃今埋没久...

宗婉

漫同北地燕子比。吟箧频年寄。千般旖旎万般娇。真个芙蓉如面、柳如腰。搓酥滴粉埋香腻。南国多佳丽。无言已足惹魂销。那更笑拈红豆、把人撩。

林旭

南塘水涨多新景,河渎神祠压淼潺。桅影涎涎过屋角,水鸥跕跕下花间。铺行什器堆船买,士女春衣上冢还。风物荒城惟有此,却思归路可追攀。

易顺鼎

枉分付万红遮路。鹃国楼台,影儿曾贮。春似佳朋,尊前易散总难聚。要随伊去。访天外桃花倩女。水远山长,试借问君家何处。芳句。把莺恩蝶爱,题满绿阴窗户。沉沉院宇。只不合单留愁住。想画舫湾到苏堤,蓦几阵东风呼渡。乍闲了游人,长日来修花谱。

永瑆

汉家西岳华山碑,世间两本此第一。商丘巡抚之所藏,秀水检讨有题笔。吁嗟魏公四字印,亦欲遐传守毋失。谁能老饥抱文字,茧纸犹向人间出。自秦登山诵略兴,两京文章富石墨。峄碑虽焚枣木模,岱碑云亡内司刻。太华极天应井鬼,少昊所治秦所国。徒闻遗璧镐...
萤六韵

弘历

近湿不碍朗,匪燃却常明。腐草含变化,阴火发晶荧。安知爝也微,何殊炬之行。翾动翼足兼,光暗外内争。恨添闺中妇,勤益帷下生。火流夫岂遥,以尔为先声。

弘历

泉疏甘露淙淙注,亭子因仍甘露名。用汲谁工注爻象,马迁曾是叹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