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则

清代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弘历

昨日不可追,今日聊相依。一日复一日,百年有尽期。大椿及朝槿,脩短或少差。末路就枯焦,一例虫生之。及时稍迁延,老大空馀悲。

全祖望

谁言王掾是痴生,直把桓温唤老兵。不见郗郎空入幕,老投临海一荒城。
破蕉

朱景英

肥绿风前坼,当窗落落如。残声犹拉杂,清影半萧疏。覆鹿难通梦,裁鱼废学书。可堪逢雨夜,辗转对床虚。

林则徐

矮屋三间枕怒涛,狂歌纵酒哪能豪。驰情原峤方壶外,甚欲从君踏六鳌。

玄烨

銮舆出禁门,前队已临苑。威德如风行,感恩似草偃。

况周颐

袅珠歌不断是伤心,苕苕入行云。费低徊欲绝,消除无那,省识花真。檀板一声催彻,离合迹都陈。翠雾重烟外,蛾月长颦。对影琼芳雪艳,悄东风红豆,触拨愁根。忍人天恋尽,满目更浓春。赚春衫、无端双泪,暗自惊、犹有未销魂。天涯路、览江山秀,容易逢君。

全祖望

历乱红船西复东,江豚挟浪舞空中。人间如此风涛盛,一苇金山岂挂胸。

弘历

天下人增岁,寰中物报春。簋樽酬上日,礼乐本彝伦。大典疏情谊,内朝展燕亲。青阳欣序启,茀禄迓天申。映座椒花丽,盈庭鹭羽振。和平歌敛福,敷锡万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