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行

明代 何景明

朝登古城口,夕藉古城草。
日落独见长河流,尘起遥观大梁道。
大梁自古号名区,富贵繁华代不殊。
高楼歌舞三千户,夹道烟花十二衢。
合沓轮驺交紫陌,鸣钟暮入王侯宅。
红妆不让掌中人,珠履皆为门下客。
片言立赐万黄金,一笑还酬只白璧。
带甲连营杀气寒,君王推毂将登坛。
弯弧自信成功易,拔剑那知报怨难。
已见分符连楚越,更闻飞檄救鄞郸。
一朝运去同衰贱,意气雄豪似惊电。
杨花飞入侯嬴馆,草色凄迷魏王殿。
万骑千乘空云屯,绮构朱甍不复存。
夜雨人归朱亥里,秋风客散信陵门。
川原百代重回首,宋寝隋宫亦何有。
游鹿时衔内苑花,行人尚折繁台柳。
繁台下接古城西,春深桃李自成蹊。
朝来忽见东风起,薄暮飞花满故堤。

何景明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高珩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别母

沈明臣

别母 明·沈明臣 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n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n未别泪先下,问归难应声。\n厨头有新妇,数可问藜羹。
象祠记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

金幼孜

蓟门烟树 明·金幼孜 野色苍苍接蓟门,淡烟疏树碧氤氲。\n过桥酒幔依稀见,附郭人家远近分。\n翠雨落花行处有,绿阴啼鸟坐来闻。\n玉京尽日多佳气,缥缈还看映五云。
古曲

成侃

古曲 明·成侃 龙门百年桐,几日凌霹雳。裁为膝上琴,宛抱《咸池》曲。高歌试一弹,中夜山鬼泣。君子亦如此,盖棺事乃毕。

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于慎行

子夜秋歌二首其一 明·于慎行 凉风夜中来,白露凝如玉。\n不敢拭清砧,捣衣乱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