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游记

清代 王士祯

红桥游记 清·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n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n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n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朱景英

秋气偏迟到海涯,征舆触热走尘沙。雨馀少觉凉飔入,一路香吹晚稻花。

弘历

潋潋波含淠淠声,随舟宛转大光明。回溪曲写银弓样,一个金丸正在抨。

伊朝栋

鲁恭王坏孔子宅,丝竹之音出四壁。中有古文维《尚书》,安国得之如拱璧。奏朝拟请立学官,巫蛊事起遂中格。公孙嗣位耽名律,博陆不学遗经籍。升平尚亡三箧书,况值渐台兵火迫。张霸伪篇纷然淆,七纬书尤声赫赩。白水真人亦好谶,明章后始垂典册。马郑大...

林朝崧

清庙朱弦改旧声,弹冠几辈庆休明。十年弃妾悲分镜,三日新娘学作羹。尽道臧孙知柳下,未闻魏倩荐陈平。输他七叶金貂贵,骑马扬鞭紫禁城。

林占梅

泉石云山到处留,片帆冷落海门秋。潮穿峭壁多成眼,云罩高峰不露头。十里烟波摇客棹,一天风雨送归舟。浪游不及林居乐,好把新盟订白鸥。

玄烨

薰风南苑翠斿回,处处连云暮色催。夜火辉煌盈帐幕,离宫长待万几来。

朱厚章

风花无力扑帘波,佳节偏从客里过。听说儿童挑荠菜,青青只有故宫多。

弘历

艺苑五车聚,心斋十笏馀。居今爱稽古,取实亦凝虚。适可分阴惜,坦然尺宅舒。诗惟吟杜甫,史与论应璩。竹薄风乘爽,松乔月入疏。仰观兼俯察,妙义总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