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 其一 琅琊泉石篆

宋代 曾巩

阳冰绝艺天下称,琅琊石篆新有名。初留泉涯俗谁顾?一日贵重繇先生。古今书法不可数,犹有字本存于经。我于八体未曾学,虽得此字宁能评?高文老笔又所爱,欲叙仿佛辞非精。笔端应驱鬼神聚,笔妙夐与阴阳争。刻雕万象出冥昧,不见刀斧曾经营。奇形挺若耸崖巘,险势直恐生风霆。雨来莽苍龙蛟起,秋入寥泬星斗明。先生七言载其侧,为地自与丘山平。先生抱材置荒郡,有若此字存岩扃。当还先生坐廊庙,悉引万事归绳衡。遂收此字入秘府,不使日灼莓苔萦。高材重宝不失一,唐舜汤禹宁非朋。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莫将

一枝和露珍珠贯。月下回来寻几遍。今朝忽见数枝开,未有十分如待伴。 新妆不比涂妃面。雪艳冰姿寒欲颤。外边多少扫春人,春信莫教容易断。

程公许

龙吟兮九渊,鹤唳兮九天。飞仙兮下寥阔,鹤可驭兮龙可鞭。白云兮坌谷,飞泉兮鸣筑。掇瑶草兮帝庭,搴琼林兮木末。问老仙兮何为,珠庭宴兮悦怡。启琼笈兮探道帙,盼灵童兮往授之。粲仙李兮芳奕叶,主斯文兮千岁期。维嵩岳兮峻极,繄甫申兮孕质。彼圩顶兮...

张继先

诵真经,期万过。未灭无明心火。宜回首,探真空。融怡淡漠中。 自古人,何处在。谩记声名沽卖。抛尘累,养清闲。琼浆自驻颜。

刘辰翁

两丸日月,细看来、也是樊笼中物。点点山河经过了,拔帜几番残壁。白是沙堤,苍然吴楚,一片成毡雪。此时把酒,旧词还是坡杰。 歌罢公瑾当年,天长地久,柳与梅都发。几许闲愁斜照里,掌上沤生沤灭。沧海桑枯,东陵瓜远,总不关渠发。簪花起舞,可怜...

邓肃

风荐荷香翦翦,月行竹影徐徐。微闻环佩过庭除。恐是阳台行雨。玉笋轻笼乐句,流莺夜转诗余。酒酣风劲露凝珠。我欲骖鸾归去。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管鉴

神仙堕谪。天为赋与,经纶才识。盖代声名,宗英惟向,翰林颂白。 黄堂一笑留客。算此处、淹留未得。且对清尊,高谈风月,厌厌今夕。

吕渭老

楼下辘轳横露井。楼上婵娟开晓镜。下楼难忘上楼时,风未定。帆不正。簌簌珍珠挥尘柄。 眉上新愁吹不醒。别酒未斟歌未忍。雪中梅下定重来,烟暝暝。肠寸寸。莫放笛声吹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