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客中闻歌

清代 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

朱仕玠

宁比瑶塘称并蒂,漫依玉砌诩交枝。惟应呼作绸缪草,免使佳名混泽芝。

弘历

定功西域早班师,去岁真成吉兆诗。更值秋收多报稔,得教对月咏琳池。
半城

朱筠

半城当岭尽,卓午转村窝。山势收东国,沙痕走大河。田铺新雨足,目迥卷云多。三日清江近,扁舟欲放歌。
凤凰咏

申颋

凤凰不出世,徘徊念九州。必逢舜与文,始肯一来游。寥寥三代后,无足当其求。抱瑞层霄上,下悯江河流。孔子老删述,麒麟掩荒丘。何关凤德衰,祇为天地忧。

宗稷辰

竹林桂苑盛谈经,笺诂虫鱼汗简青。注选余风宜析洽,导江一脉总零丁。艺林尚识睢阳气,盐俗曾居处士星。烟月误人扬子渡,沧浪清啸共谁听。

林澍蕃

九江如发归浔阳,彭蠡势欲排南昌。太清元气日相撼,东南忽坼天苍茫。天垂地尽涛声去,有客登高独延顾。日出唯看蹴浪浮,云飞不到开帆处。昨夜秋风来楚关,数声哀雁浮云间。望湖亭上一流目,片片飞入康郎山。眼中浩荡迷旧国,一叶飘然作孤客。波神仿佛解...

弘历

野艇不须收,烟波任拍浮。得诗缘即景,适性且随流。山泉雨后生,飞下白云横。留得匡庐意,青莲策杖行。凭栏聊极目,灌木绿阴稠。寄语披蓑者,源中可放舟。山势倏断续,云容镇滃浮。漫嫌沙水浅,且自泊孤舟。

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