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石刻文信公画像歌正德十年寿光刘侍御徵甫所勒其序云得之扬州文江公苗裔也乾隆八年扬人陆君钟辉乞予作歌

清代 全祖望

西湖天水昼冥冥,白雁飞过无坚城。庐陵相公脱虎口,来向淮南谁集兵。可怜吴会少净土,剩馀扬州真州孤柱撑。李公苗公双忠贞,挥戈欲挽虞渊旌。相公此来会逢适,合从或可缓颊成。两淮全力足恢复,所仗元老为主盟。此策果成事难料,三宫未必向北平。岂知反间忽横生,李公既心动,苗公空泪零。相公变作刘洙行,参从寥寥杜天卿。天教孤臣不遽死,芦中丈人舣舟迎。将无岷江之神灵,神灵幸脱相公死,两淮从此莫扶倾。李公颈血碧,苗公寨火青,夏贵老奴竟输诚。神伤间关出百死,再入瓯闽开行营。空坑战败五坡絷,燕市三年目未瞑。魂随阳乌返沙汀,李公苗公迓九京。一恸褰裳朝穆陵,百年潦尽寒潭清。厓山哀歌满祠亭,淮南俎豆亦争馨。寿光柱史扶世教,绘图勒石昭精英。孙枝一叶尚足徵,定是惠州太守老云礽。相公自具大光明,那须异人传慧灯。不是神梦告发绳,至今须眉还峥嵘。我歌足当庙碑铭。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步蟾宫

朱祖谋

昨宵圆月今宵雨。尽猜度、阴晴无据。沈沈酒病不成眠,笼画烛、销磨秋句。西园一霎衰红舞。料如水、年涯难驻。残秋纵不抵秾春,何苦任、昏鸦催去。

多隆阿

茫茫四望且高歌,如此秋光可奈何。亦解情长添挂碍,那因才短便蹉跎。吟蛩避冷多偎砌,病叶将飞尚恋柯。寂寞山林天又晚,残霞如缕上烟萝。

林朝崧

海畔农家流,多佃富家土。稻熟纳主人,生不识官府。自从新法施,屡问民疾苦。除害蛾诱灯,防疫牛书簿。昨者洗秋种,买盐课编户。游徼与穑夫,承旨勤鼓舞。骚然虽繁费,农事岂无补。吾侪当奉行,毋触公吏怒。

弘历

树闻如意随求得,梵典曾标鹿苑植。层层幢节古佛前,碧眼番僧来尚识。东土西天岂定形,飞来灵鹫干云青。安知此树不忆石,因风作语犹泠泠。七叶茏葱湘盖偃,纵移根越千年远。益部楚州疑附会,那睹月木依云巘。如桐如栝影团圞,雪覆霜凝翠郁盘。不殊调御丈...
格物

弘历

风人咏芍药,而未逮牡丹。甚盛始李唐,名噪河洛间。拈毫品花者,着眼徒拘牵。强与分君臣,耳食踵讹传。其实本一种,亦无相后先。试看四生类,皆自盘古权。岂其于芍药,而乃特异焉。其本殊草木,始盖受于天。木者早发华,锦苞诚丽妍。香气或稍逊,凋零迅...

弘历

大河南北麦为秋,驿报欣闻恺泽优。最是人心慰犹望,又希嘉霔霈皇州。

安鉴培

夜永不成眠,疏林明月上。抚景惜清光,飘然独长往。野径蛩乱鸣,隔溪人语响。宿鸟绕树飞,岸草露华朗。天香随风过,顿觉诗心爽。弄影发清歌,逍遥脱尘网。归卧月明处,极浦响渔榜。四顾尽空明,此景共谁赏。
腊夜

朱景英

绝域三冬暮,宁辞酒碊空。漫看年少乐,不与故园同。殊俗还多事,生涯独转蓬。梅花万里外,疏放忆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