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清代 厉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他与查为仁合编的《绝妙好词笺》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推崇南宋词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另外,厉鹗也长于写诗,特别是五言诗。他与杭世骏齐名,《清代学者象传》中称其:“为诗精深峭洁,截断众流,于新城(王士祯)、秀水(朱彝尊)外自树一帜。”厉鹗读书搜奇嗜博,钩深摘异,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

弘历

攀跻步崇岭,摩诘画中诗。岑壑依然在,川原望里奇。重来犹切切,欲去更迟迟。孤鹤唳层巘,孙梧擢老枝。苔纹迷近砌,鹿迹印斜岐。座静来青黛,窗虚浸曲池。怀恩常抚迹,忆昔更含悲。当日乾乾意,身肩始得知。

宗婉

一片空明,数重罨画,平分水榭云寮。羡朅来诗境,如此清超。试向图中觅句,应较胜、台上吹箫。凭栏处、檀痕细招,钗玉频搔。迢迢昼长莫遣,向日里寻诗,寻到中宵。更吟风梧叶,叶叶飘萧。飘坠几分秋意,和月影、晕上轻绡。凭传语、夜寒露凉,莫尽推敲。

全祖望

湘东一目已郎当,何堪更晦半面妆。从今合眼亦自好,更莫夺我灵府光。

弘历

噜斯讷默会文同,测景详求昏旦中。从此凹睛凸鼻辈,一齐受吏验东风。

安平

五老峰前一鉴亭,当年水碧映山青。如何亭谢峰飞去,独剩方塘数点萍。
介如峰

弘历

一峰卓立殊昂藏,恰有古桧森其旁。视之颇具丈夫气,谁欤号以巾帼行。设云妙喻方子美,徒观更匪修竹倚。亭亭戍削则不无,姗姗阎易非所拟。率与易名曰介如,长言不足因成图。正言辨物得朅揽,惠麓梁溪永静娱。
春冰

弘历

春风入池塘,吹解坚冰冷。凌纹散密致,波花漾轻影。鱼负彼何知,狐听此应警。拟将藏锦柁,未许放綵艇。蝉翼乍可方,虎步谁能骋。独忆穆满言,惕然发深省。
暗洋

朱仕玠

海客传逸事,令我再三叹。有岛绝居民,花浓竹欹乱。红彝拿舟来,留种置行馆。再至烛遗书,堕泪浩如霰。怆伤人代促,黝黑岁序半。羲车厌修辔,暑退快脱绊。安知秋阳辉,长此冬夜漫。山魈恣彳亍,魍魉互窥瞷。大荒固多异,两仪无更换。谁能凿空虚,启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