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咏菊二首 其一

清代 易顺鼎

倚袖天寒,卷帘人瘦,冷云正拥啼妆。金缕歌残,谁怜旧日萧娘。挑灯欲写西风怨,奈花边、影事全荒。尽思量。负了柔乡,换了愁乡。芳心死到春前蝶,问东园梦醒,几度炎凉。藓砌蛛网,断魂空锁唐昌。广寒宫树都摇落,剩人问、百感幽香。峭亭塘。一尺秋涛,一寸秋霜。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两树

弘历

两树非同根,各植山之隅。菀枯阅岁华,相离十步馀。枝干日以长,轇轕成一株。同被春风吹,共受秋露濡。揣称如连理,侔色羞菰蒲。下视其本根,反似越与胡。一旦斧柯寻,零落供樵苏。异类不能顾,同根空怅如。呜呼世人有如此,疏者翻亲亲者疏。

况周颐

侬亦三生杜牧之。多情何事误芳期。最伤春处送秋时。少日骢嘶芳草路,东风莺啭上林枝。而今真个隔天涯。
马房沟

林旭

昨日老子山,雨打又风吹。今日高邮湖,过湖日未迟。雨气化为烟,何处露筋祠。金葩扬翠盖,空中见参差。径行忘混漾,难进惭逶迤。新蝉第一声,欣然得闻之。浅浅绿铺褥,高高青垂帷。霞光由外铄,倒蘸水之湄。蓝滑如泼油,红艳如凝脂。扪之不著手,脚踏趺...

朱棆

烟雨横塘短棹行,红栏宛转界鸥汀。分明此是家乡景,只少楞枷一角青。

多隆阿

黯淡斜阳别有春,残花委地涴香尘。不知来往衔泥燕,可识从前旧主人。

弘历

吟馀绳榻抛诗卷,独展烟云对穹巘。波上危亭俯碧澄,吴淞半江不须剪。辋水浑疑华子冈,画耶真耶两欲忘。胡为千里江山景,收入咫尺青丝囊。萧斋倚咏兴不少,洒然心共秋云表。忆在中盘精舍中,小窗开处峣峰晓。

弘历

筵开惇叙欣同堂,显承祖烈宣重光。于赫放勋示典常,惟圣时宪迈陶唐。重熙累洽符成康,敢如公旦陈不蘉。绍庭肯构敬日强,时享太室怀秋霜。乐具入奏陈膻芗,假思降嘏福穰穰。君为臣纲父子纲,序亲恊族覃德洋。时维八月届白藏,瑞凝仙掌零露瀼。谷登万宝真...
妆域歌

朱文藻

日月双跳似丸转,老大头颅堆雪茧。书窗瞥见儿嬉物,少小情怀忽追缅。物名妆域始前明,神宗晚岁事游晏。深宫昼閟寂不哗,宫人制此长日遣。切磋象齿三寸圜,中卓铁锥五分浅。仙山楼阁云树重,二鹿驯行踏苍藓。一面深刻壑藏舟,仙客携琴方陟巘。甲寅七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