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重赋春水

清代 易顺鼎

鱼天始翠。见四尺画篷,和云飘起。桃片压香,倒浸红楼,沉沉地。斜阳染绿浑如醉。认万古春愁影子。紫萍来往,似寻不到,小桥原位。重倚。垂杨唤渡,便人语吹过,隔江都细。住在镜中,让与渔娃,闲梳髻。五湖负了鸳边誓。甚日办诗船行李。十年花样飘零,听莺听水。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再雨

弘历

昨夜雨鸣琴,欹枕心已喜。清晓问来人,所沾未十里。二麦待泽多,惄焉愁靡已。傍晚云复浓,滂沛达遐迩。足惬陇蜀望,益凛盈虚理。

况周颐

返舍羲轮不可期。昔游都付玉箫吹。左徒惆怅余骚辩,张绪风流感鬓丝。惊梦蝶,惜驹驰。暂裴回处几矜持。与杯容易邀明月,与我周旋更阿谁。

林朝崧

八骏西行异浪游,流离琐尾咏旄丘。铜驼索靖言终验,豆粥公孙意未酬。龙武兵强应可恃,凤池人去最堪愁。不知傅说骑箕后,谁与殷宗更作舟。

易顺鼎

人海苍茫,算桥霜店月,容易催老。剩水残山,何苦费些鸿爪。不如紧靠柴扉,要看尽古来斜照。向青山黄叶中间,寻出秋心多少。红衣偶把溪边钓。却不道枫人来早。渔樵野局西风里,便是天然之稿。画工多事传真,反恐暗尘飞到。且共寻诗梦,补几笔西堂草。

林朝崧

打稻家家趁早冬,寒郊游眺一携筇。村童拾穗归来晚,笑指斜阳挂远峰。

安起东

离家廿里余,恍隔数千里。离家二旬余,恍若数年比。嗟哉无限情,一身作游子。游子衣食谋,问安无一纸。郁郁肠九回,欲诉何从起。

弘历

御宇十三年,历久知艰巨。幅员既云广,岂无水旱处。设存喜丰心,必有讳灾者。每嘱守土臣,莫作文饰语。帑粟常不惜,沟壑藉少补。今岁天降恩,远近京坻睹。偏祲只数州,已敕勤赒抚。江浙春米贵,落半平其贾。仓廪足河洛,鸿雁苏齐鲁。金川方用兵,黔黎亦...

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