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清代 项鸿祚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

弘历

睆彼幽姿篱落旁,露虫相吊倍凄凉。碧天夜泻银河水,引出相思蔓许长。

多隆阿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

范贞仪

筵上烛,心篆未成灰。红泪有时流醉靥,清光彻夜照银台。更漏漫相催。

林占梅

怪树悬崖秃,飞泉挂壁长。墙低山瞰屋,帘浅月登床。竹籁寂清梦,兰风飘晚香。幽居何必广,即此是仙乡。

全祖望

澹老好孙子,风流尚未阑。焉支已洗尽,云气浑高寒。为赠尔别字,广川小牡丹。

向光谦

楚南少人而多石,此语吾闻诸柳侯。我亦自是石之一,远寻石友来定州。定州城北众春园,槐柳夹道绿映门。抠衣直下石公拜,安知中无苏子魂。黑白相错石之文,盛以芙蓉丈八盆。惜哉无人作飞雨,不见中流雪流奔。我为若歌若起舞,平泉木石在何许。当时不遇苏...

林占梅

薄暮凉飙动,萧萧振角巾。疲驴归路健,猛犬过村驯。潦水痕初减,霜枫色渐新。苍茫秋浦外,声落雁行频。

弘历

安集延将拔达山,仰流群集觐天关。劳徕行庆逢嘉节,敦俭焉能一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