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游记

王士祯

红桥游记 清·王士祯 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n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n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箨庵继成一章,予亦属和。\n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多隆阿

狂风顿起吼庭槐,蓦地惊人倦眼开。句得枕边随梦去,心从静后触思来。言能实践殊关学,悟到虚元不算才。光射纸窗天欲曙,残灯犹映读书台。

林旭

南塘水涨多新景,连日无妨取醉吟。穷眼难逢花满院,春愁谁见柳成林。依依酒半将移晷,采采阑前欲去心。上祀清明归并子,只除行乐总休侵。

全祖望

未有昌黎锐,犹然阻望云。梦随彭蠡鸟,先谒洞庭君。

林朝崧

丈夫得志乘长风,画壁旗亭安足雄。且取珊瑚归铁网,同声相应莫相攻。
彰仪门

弘历

彰仪门外城墙下,土垒背城面平野。上留方孔下孔圆,不知此是何为者。㫄有老翁指点言,传闻讵识实与假。明代堵筑防流贼,孔以施炮垒拒马。少时见垒已倾颓,荆榛栉比知者寡。我闻此语兴咨嗟,感怀欲置不能舍。胜国君臣守禦严,即今胡为屋其社。由来守德胜...

林维丞

著意推敲是也非,忽闻租吏扣荆扉。空留风雨重阳句,辜负花黄蟹正肥。

弘历

艺苑五车聚,心斋十笏馀。居今爱稽古,取实亦凝虚。适可分阴惜,坦然尺宅舒。诗惟吟杜甫,史与论应璩。竹薄风乘爽,松乔月入疏。仰观兼俯察,妙义总如如。

林朝崧

哭莫哀于嗣宗,笑莫善于士龙。千秋哭笑推二公,我窃其技逃酒中。酒中世界无纤尘,苍天为室地为茵。日月为煊烛,云霞为衣巾。风伯吹我垢,雨师沐我身,昆崙玄圃栖我神。浑浑噩噩,厥境幽独,俯视人寰,可笑可哭。佩锵锵,冠峨贩。筋骨束,性真磨。修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