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陈村

白居易

朱陈村 唐·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n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n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n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n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n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n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n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n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n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n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n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n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n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n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n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n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n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n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n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n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n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n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n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n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n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n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n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n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n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n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n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n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n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王昌龄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一作孟浩然诗]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八月

李贺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 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檐外月光吐,帘中树影斜。 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草

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渡辽水

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