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信国与赵青山两札后

清代 林则徐

公身为国轻生死,绻绻故人尚如此。薄君君之幕僚耳,闻疾乃如疾在己。磨盾手挥书两纸,刀圭欲救膏肓起。行府篝镫遣医视,二卒六夫任所使。棉定奇温覆以被,芝楮五百实其匦。是时景炎岁丙子,冬夜寒风彻肌髓。书驰筼筜八十里,双溪阁下期来止。吁嗟乎!天水皇纲势终靡,一木难支大厦圮。风雨何从庇寒士,薄君薄君长已矣。三百圹砖公所累,崇庆寺前舜卿诔。宿草萧萧成战垒,此札人间独不毁。墨花吐艳云凝紫,再拜薰香庋棐几。欲废一部十七史,朱鸟招魂泪如泚,猎猎酸风满柴市。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弘历

西山两名寺,潭柘与香山。香山信已佳,驺御曾往还。春仲月之朔,言从易水旋。岫云与我语,为我辟云关。向导告前期,却借便道缘。轻舆碾春露,前旌破晓烟。屈折千回蹊,微露一线天。榛莽嵌绝壁,登陟劳援攀。约行二十里,乃至卢家滩。川原渐开豁,梯山种...

金应澍

屈指将称八秩觞,半生已悔马牛忙。悤悤汝又四年别,渺渺予怀三径荒。堪笑幼孙求附笔,要催游子早还乡。须知知足心常乐,处处危机在预防。
喜雨诗

弘历

晴久盻云生,生矣愁散却。既阴盻雨零,零矣愁势弱。势壮冀时长,巡檐自卜度。片刻转千虑,忧心信如灼。谁能沃此心,惟赖甘浆酌。飒洒初入夜,沛然忽大作。列缺鞭川后,飞廉悔其恶。倾盆解地甲,倒井泻天壑。森沈达明旦,酝酿匝磅礴。医病更涤烦,人予安...

金逸

红云飞隔水,应是雨催开。游屐缘溪入,春禽约客来。湿烟低隐屋,老树卧延苔。几度寻诗到,无人立一回。

弘历

霭霭才弥谷,凄凄遂洒春。论时真及节,称德乃为仁。林暗轻烟合,塘明细浪皴。微寒夫岂碍,嘉泽更希均。接上连枝杪,入虚起蕴沦。情知绿野外,明日出耕人。

林朝崧

咫尺红墙银漠远,旧日枝头,误了游蜂恋。梦隔梨花云一片,沧溟总比春愁浅。十二湘帘垂又捲,倚竹竛竮,翠袖无人见。除却思君心不变,近来已觉梳妆倦。

朱圭

长勤翼倦乐暂休,便静倪动当远游。三万六千云衣狗,东西南北风马牛。我行闽粤别岂久,临歧赠我清歌修。此邦文献兄手寻,然犀照海珊网收。橘黄荔丹昔拱把,十年又见霄烟浮。延津交剑气隐斗,螺岭应石声锵球。山川阻深空谷秀,国香脉脉心香搜。著书尚欲抗...

弘历

佳节欣逢重五日,地天相得数惟均。六章帖子中和叶,保泰持盈志倍寅。